职场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与时俱进执著五十年 继往开来再写新篇章

2014年02月17日 11:02耐火材料网中钢洛耐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王守业

中国耐火材料网

与时俱进执著五十年 继往开来再写新篇章

--庆祝洛耐院建院五十周年

王守业

中钢洛耐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洛耐院迎来了建院五十周年华诞。五十年的沧海桑田,五十年的辉煌灿烂,几代洛耐院人呕心沥血,用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用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铸就了洛耐院今天的成就与辉煌。我们为洛耐院在过去50年的光荣历史而骄傲,我们更为洛耐院在过去5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而几代洛耐院人在成就事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爱院敬业的崇高精神与品格,也正是激励我们不断开拓进取所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与力量源泉。

一、历史回顾

    五十年的风雨历程,是洛耐院急中国耐火材料工业需要而诞生,随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发展而成长的历史。1963年,为了加强耐火材料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由冶金工业部直接领导,并于1963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定名 "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主要负责冶金工业用一般耐火材料和特殊耐火材料的研究任务,据此确定了12月1日为中钢洛耐院成立纪念日。

    1988年6月6日,经冶金工业部批准,更名为"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仍隶属冶金工业部;1998年3月,冶金工业部撤并为国家冶金工业局后,洛耐院隶属国家冶金工业局直接领导。1999年7月1日,根据科学技术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研机构转制方案,洛耐院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整体进入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并于2001年3月5日,更名为"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2004年4月26日,更名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2008年3月25日,改制并更名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潜心研究 服务行业勤奋创业二十年(1963-1984)

    洛耐院基建工程于1964年7月破土动工,1965年12月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1966年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耐火专业四个研究室整体搬迁来院,北京钢铁研究院耐火室、湖北大冶钢厂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陆续来院集中完毕,开始投入紧张的科研工作。

    建院之初,我院主要开展科研专题研究,由国家下达科研题目并下拨经费,取得的科研成果由冶金部组织在行业内无偿推广。科研方向为:根据我国资源特点,研究发展耐火材料新产品,提高现有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定额;根据国防尖端和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发展各种特殊耐火材料;研究耐火材料在工业窑炉和高温容器上使用情况,提高使用效果;研究高温测试及分析、检验方法,并代表冶金部负责仲裁工作;研究耐火材料的基础理论,为耐火材料工业提供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等。

    在一片空空旷旷的麦田之上,洛耐院人凭着一颗颗爱国之心开始了艰苦创业,借鉴有限的国外资料,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并举,边干边学,从无到有,独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洛耐院将提高氧气转炉炉龄列为重点科研专题,先后研制成功合成白云石砂、烧成油浸镁白云石砖,在首钢、济钢等钢厂使用,平均炉龄提高一倍以上。其后,又研制出碳含量12%的镁白云石碳砖,在首钢30吨转炉使用,取得平均炉龄1296炉的好成绩。由冶金部组织在国内各转炉钢厂推广,对我国LD炉龄的普遍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研究开发以稳定氧化锆、高纯度氧化铍为主的纯氧化物系列产品,经核工业、电子工业、航空仪表工业等单位使用,满足了国防军工的需要。

    率先研制成功高纯度氧化铝空心球、氧化锆空心球及其制品。制品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隔热保温性能、能够直接承受1800℃以上高温火焰冲击、降低能耗20%以上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工、冶金、电子、化肥等工业中,特别是为我国引进的13套化肥设备提供了新型高温绝热耐火材料。

    研制出高纯硅酸铝纤维、高铝纤维、含铬硅酸铝纤维、多晶莫来石纤维、氧化铝、氧化锆纤维和铸钢用绝热板。各种耐火纤维在工业窑炉上使用,节能20%-30%,为发展我国各种轻型结构工业窑炉和大幅度降低能耗开辟了新途径。

    研制出熔铸镁铬砖,用于炼铜闪速炉关键部位,取得良好效果。研制成功全合成镁铬砖,分别在大连钢厂和抚顺钢厂VOD炉渣线部位使用,寿命达到20炉。

    研制成功不烧二等高铝滑动水口砖、等静压成型高铝石墨质浸入式水口、铝碳质浸入式水口;研制出镁铬质中间包涂料、镁铝浇注料整体包衬;开发出耐火浇注料整体喷枪;研制出我国第一只熔融石英浸入式水口;在制造锆英石-氧化锆定径水口基础上,首次研制出直接复合式定径水口。.......

    短短20年间,洛耐院创造了耐火材料行业无数个"第一"和"首次",推动了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逐步确立了在耐火材料行业中的技术中心地位。

(二)成果推广 技术服务 改革探索十五年(1985-1999)

    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冶金部的统一部署,自1985年起上级事业费拨款每年递减,5年减拨到位,洛耐院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科研单位,这给长期依靠国家课题拨款的洛耐院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时值1985年,我国开始执行外向型的经济政策,大量引进国外的技术、生产线,尤其是宝钢的建设,带动了我国高温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配套,大量新型耐火材料引进我国,实现引进耐火材料国产化迫在眉睫,洛耐院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这一时期,洛耐院开发出了用高铝矾土直接电熔制取≥98.5%Al2O3电熔刚玉技术,获1995年度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发出新型高炉出铁沟浇注料、高炉铁沟自流浇注料、Al2O3-SiC-C质热态喷补料、Al2O3-SiC-C质免烘烤捣打料等系列产品,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满足了不同时期国内高炉技术进步的要求。

    开发出水煤浆加压气化炉用高铬耐火材料,取代了进口产品,使用寿命由原先的8000小时提高到最高23000小时,获1999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并获美国发明专利。

    根据国家九五攻关要求,开发了连铸用不烘烤长水口,替代过去一直采用的石英质长水口,使用寿命可达10炉以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连铸快速发展的需要,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开发出薄板坯连铸用浸入式水口,并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使用取得了理想结果,使用寿命达450分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根据国家对宝钢耐火材料国产化的要求,对宝钢使用耐火材料进行了攻关,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代了进口产品,为宝钢用耐火材料国产化和生产系统优化做出了突出贡献,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开发成功高性能低、超低、无水泥耐火浇注料,并在盛钢桶、回转窑、电炉顶、加热炉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寿命比传统浇注料和耐火砖高2~10倍,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发成功高纯刚玉砖,产品理化性能及使用效果达到了国际知名诺顿公司产品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了国内石油、化肥行业急需,促进了我国进口大型装备国产化进程。

    为适应市场经济,洛耐院对内实行"课题组承包制",放权管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对外实行技术有偿转让与服务,鼓励各研究所、专题组和科技人员与企业(其中有大量的乡镇企业)签订了以"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技"合同,以洛耐院技术为依托,以联营、技术合作等不同形式与地方中、小企业合作,一大批耐火材料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带动了河南省乃至全国耐火材料产业的飞速发展。在技术转让、服务的同时,洛耐院也开始考虑发展自己的产业,将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走"科研,生产,科研"良性循环的道路。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将原有的中试车间、纤维车间、机修车间等具有简单生产条件的车间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充实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能力,走上了"小生产"的道路,生产产品主要有高纯氧化物制品及散状料、空心球制品、刚玉砖、纤维制品、各种检测仪器等,1990年产值达到540万元。

    九十年代,洛耐院逐步确立创建规模产业、走规模化经营之路的理念,由课题承包制逐步走上了科技开发、推广应用、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轨道。1991年,参照冶金部自动化院的经验,开始实施一体化改革,将每个研究室都变成具有"科研开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工程服务"多功能综合性单位,以便实现科研成果自身转化,直接生产产品为用户服务。采取自筹、贷款、联合经营、集资及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资金渠道与经营方式,在院内先后建成了十几条初具规模的生产线(厂)和若十个经济实体。

    1995年,经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国家计委批准,依托洛耐院建设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批复初步设计总投资为5211万元,建设期三年。这是耐火材料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主要功能是以耐火材料及相关行业的高温工艺、技术、装备发展的需要为导向,跟踪国外耐火材料发展动态,对重大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具有我国特点的新产品、新工艺,为企业提供成熟的先进成套技术,从而加速耐火材料科研成果的集成、验证和转化并有力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1996年,洛耐院在新安县洛新工业园区购买87亩土地,开始了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工程中心第一期建设的内容包括两个工程化验证系统:一是优质耐火制品工程化验证系统,包括高性能碳化硅制品验证装置、氧化物耐火材料验证装置;二是连铸耐火材料工程化验证系统,包括透气元件验证装置和连铸三大件验证装置。利用高性能碳化硅制品验证装置开展了高炉用氮化硅结合SiC砖、Sialon结合SiC砖和铝电解槽用氮化硅结合SiC砖工程化验证,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套产业化技术。到2000年底,依托工程中心建设,洛耐院销售产值达到9500万元,首次逼近亿元。

(三)科技立院 产业强院 快速发展十五年(2000-2013)

    1999年,根据国家科研机构转制方案要求,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确立了以"科技是立院之本,产业为强院之路"的发展战略,定位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专注行业前沿、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及行业服务,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引领者;致力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成为中高端耐火材料和相关新材料等产品的制造者和应用方案的提供者,成为高温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先进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企业改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3年,为解决主营业务分散,资源使用分割,各二级单位业务交叉冲突严重,院与二级单位两张皮运作等诸多严重制约院发展的弊端,聘请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协助进行战略诊断和规划,对院的业务、资源、环境和管理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刻剖析。

科技是立院之本

    2004年,中钢洛耐院对现有的研发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研发中心。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研发条件建设,建成了面向行业、开放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是耐火材料行业实验设备最完善的实验室之一,为先进耐火材料创新开发打下了基础。

    依托研发中心建有多个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和行业机构。2006年,研发中心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5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8年,经河南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河南省特种耐火材料重点实验室;2010年,经科技部批准,依托中钢洛耐院开始建设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这是耐火材料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国家科技部认定中钢洛耐院为国家创新型企业。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认定中钢洛耐院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999年转制以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8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科研院所开发专项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项目10项。承担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3项。

    转制以来,洛耐院依托原有的研究基础,开发出了碳化硅基系列复合耐火材料,包括氧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氮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自结合碳化硅制品等。"铝电解槽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的研制"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于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开发出了不被铝及铝合金熔液润湿、附着和渗透的系列大型铝熔炼炉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可替代进口产品,使用寿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根据梯度结构理念开发出了新型梯度功能耐火材料系列产品,包括连铸用浸入式水口、长水口、塞棒、透气功能元件等,产品平均使用寿命提高30%以上,获201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开发出使用温度高、抗热震性优良、强度大的超高温钨钼加工炉用高性能ZrO2隔热制品,使用温度超过2000℃,使用寿命提高40%以上。201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针对太钢富氧竖炉冶炼工艺,开发了系列关键材料:风口下部铝碳化硅碳浇注料、风口上部高致密浇注料、出铁口用复合结构耐火材料,通过对耐火材料的合理配置,炉衬使用寿命从平均30天提高到50天以上, 出铁口流道材料使用寿命从平均3-5天提高到20天。

    转制以来,共申报受理专利213项,其中发明专利120项;获得授权专利129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52项。截止2012年,院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6项。

产业为强院之路

    2004年,洛耐院制定了2004至2010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愿景和使命。坚持资源高效化、效益最大化、发展持续化的原则,实施了业务整合与组织结构调整。整合后,主营业务成立耐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销售公司统一销售业务,设立四大事业部实行专业化生产与服务,有力促进主业快速发展;整合研发资源,成立研发中心,着力前沿基础项目和中长期开发项目的研究,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重组职能部门,精简人员,精干机构,着力理顺管理关系,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控能力;成立工程公司,提高耐火材料工程化服务能力,探索工程方案提供商及产品业务总包途径;成立行业服务中心,着力提高为行业机构服务能力,更好发挥行业信息中心影响力;成立物业公司,实现主辅业务分离,精干主体,放开辅业。2004年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促进了院各项资源的高效使用,并抓住了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实现了中钢洛耐院2004年-2007年四年间的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2007年,耐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现销售额4.63亿元,较2003年全院销售额增长了137%,院利润总额达到3942万元,较2003年增长了183%,四年间销售额、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速均超过26%。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洛耐院按照中钢集团整体上市的总体要求,对院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撤销了耐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强化职能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有效应对市场,对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进行了适度调整,以现金流量为核心, 集中精力稳发展。

    2011年-2012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形势复苏缓慢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耐材行业所服务的钢铁、有色以及石化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乃至几近全面亏损,耐材行业生产运行压力逐渐增大,企业利润空间持续缩小,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加重。面对严峻形势,为进一步建立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决策质量和效率,解决产业规模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管理问题,对职能管理部门整合,对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了分类细化,减少了交叉,提高了效率;销售权限与业务分工进行了局部调整,给予生产单位部分销售权,以加大新产品的销售力度,提高市场反应速度,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较高利润率的产品的销售;调整了物资采购管理和业务,实行采购管理和业务分离,成立了专门的物资采购单位,加强对采购环节的利润考核,加大原材料市场开拓力度。

    转制以来的各项改革进一步优化了管理和业务流程,夯实了管理基础,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至2012年,洛耐院陆续投资近2.9亿元建成了以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特种耐 火材料示范工程两大园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现有复合材料、高级氧化物、冶金功能、不定形耐火材料十大类200余种产品,年产中高档耐火材料5万余吨,为我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以后,洛耐院在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尝试。2007年,实现销售5.94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近8倍,平均年增长率达98.45%。2008年金融危机后,院对产业结构逐步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对高温检测仪器、齿科设备等技术附加值与利润双高的非主体产业的投入,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截至2012年,销售额增加到8.07亿元,2007年至2012年的销售年平均增速为6.32%,科研成果产业化之路成果初现,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

二、展望未来

    洛耐院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耐火材料行业技术、学术、信息与服务中心和耐火材料科技成果的主要辐射中心,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特种耐火材料重点实验室均设于我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耐火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均依托我院开展工作。另外依托我院设有国家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耐火材料认可实验室、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技术质量标准部等机构,由我院领衔成立了耐火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院当选耐火材料国际标准化委员会主席单位,并首次由中国牵头制定耐火材料行业国际标准,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耐火材料行业的地位。

    目前,我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 140余人,包括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名中原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科技专家13人,博士16人、硕士90余人。同时,还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岗位技能工人。

    50年来,依据人才优势我们曾经拥有以往的辉煌;依据人才的优势,我们也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经过几代人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我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悠悠五十载,写进了多少坎坷和荆棘,融进了多少光荣与梦想,更记载了多少沧海变桑田的伟大业绩。当前,耐火材料行业危机重重,洛耐院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将管理重心落到"苦练内功",重新审视调整,明确了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专注耐火材料行业前沿、共性和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为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致力于行业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研发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成为高温工业用高端耐火材料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和产品基地;为行业提供技术、信息、检测等服务,成为耐火材料行业研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技型企业。

    2012年,洛耐院进一步转变思路,发挥自身优势,深挖内部潜力,制定了新的发展策略: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品牌优势,坚持以利润为核心、现金流为重点,贯彻"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值"产品结构调整导向,采取适度规模、轻量资产、科技带动、新品支撑、适度承包、扩大优势业务、控制微利业务、禁止亏损业务的策略,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实现用2年时间做实,再用3年时间做强,最后用5年时间做大的奋斗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五十年的成长铸就了我们坚实的臂膀,也铸就了洛耐院人奋勇争先的不屈脊梁。辉煌成就属于过去,开拓创新要面向未来。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豪情满怀,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敢于超越自我的勇气与魄力,踏上新的征程,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一定能为我国耐火材料科技事业和耐火材料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再铸新的辉煌。

 

相关文章
  • 广告招租
    • 广告招租
    • 广告招租
    • 广告招租
    请选择意向职业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职业,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意向职业
    (请需要选择行业站后才能选择意向职业)
    请选择意向人才地区 [关闭]
    提示:
    请认真选择您所希望人才的地区,这样才能好的搜索人才效果!
    您最多可以选择5个人才地点